2.12 子曰:“君子不器。”
【评论】此处“器”指器皿。礼器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一种器皿的作用是专一的。因此“君子不器”意思就是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功能。杨注曰:“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这是很好的理由。在这一方面,博学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教学思想与之亦相似。他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开设的课程也是“百科全书”式的。但是,他也是“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这似乎显示出在人类知识开始丰富之后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足,孔子在9.2中所受的诘难同样是说他学问多而不精。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具体知识的广博并非是最重要的,真正需要做到的是人格的完满,其余的只是手段而已。由此可见二人对完美事物和人格的追求。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评论】礼乐制度的合理性是天然存在的,而天是恒常之物,所以礼乐必然要延续下去。至于其损益,则是各个时代的实际情况不相同所致。这暗示了儒学在实践方面是可以不断被发展的。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评论】中央之国自古贱夷狄贵中华,在此亦能从一个侧面体现。我更倾向于杨注中的另一种解释,它饱含痛心疾首之情。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评论】我相信这种礼仪不会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发自内心仁爱的表现。这样一种射箭比赛有如当今的体育运动会或是各类竞赛,参与者注重友谊胜于比赛结果,又能实实在在地为各国各组织各人提供竞争较量的机会,可见我们现代人在这方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孔子当年的心愿。孔子当年的“争”往往是有害的,战争就是一典型,而如今我们正试图将其转化为有益的事业实在体现出人类精神的可贵。这令我想起苏联早期科幻作家所描绘的共产主义实现后的图景:一切对抗都不再以实际利益为目的,它们都由于精神上的需要转化为某种竞赛。虽然目前的竞赛仍然问题重重,但这样的理想还是值得人们思考,追求。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评论】有一个问题,何为“君子儒”、“小人儒”。我们容易联想到另一节关于君子和小人区别的著名言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猜到君子儒大概是追求义的,小人儒追求利。但是我们发现这样说不通,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小人儒这种东西。小人儒就是伪儒,唯一的儒性仅存于表面的形式,类似于利这种形而下之物。而对于儒来说,仁义这种行而上之物才是本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此已经说明白了,君子儒才是真儒。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评论】这则关于教学和知识,传统的解释注重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知为何,我没有往这方面去想,我想到的是另外两个问题。一,真相是否可能以此为借口被隐瞒。普通人是否也有权得到真相,即使这样做对他们有害?信息公开透明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信息受众必须基本都是可靠的理性存在,显然这样的要求现在是达不到的。真相有时很残酷,人们承受不起,因此这个世界必须有伟人存在。二,对于知识(不仅仅是技术)的垄断,后果是什么。近年来有一个新词出现,叫做“知本主义”。从前和现在的垄断基本都是对物质财富的直接垄断,而目前出现了对知识垄断的加强。不难想象其后果是及其严重的,这不但意味着垄断对于物质生活的更广泛影响,例如前一个问题中所说的前提不能实现,长远地看,更严重的是它将可能使人类文明分化失去活力从而给予人类文明以毁灭性打击。这两个问题的解答看似矛盾,实际上又是明显的统一:必须培养健全的人类未来。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评论】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山县)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百度百科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评论】一定程度上即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集体主义价值观。这难道完全是巧合?中国人注重实际,不难发现最实际有益的处世方法。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评论】可以理解为是奉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与之矛盾的似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必须注意,这里忠告的对象是友,针对的是个人,责任与义务必然与背负天下大道不同。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评论】果然,映证了我对于6.13的评论。但是,正如杨注所说,此处“君子”含义与一般情况不太相同。中国古代思想中对于概念的使用似乎不太重视,这应当与不重系统思辨的习惯有关,这给研究带来了许多不便。尽管如此,我们对于《论语》也不应太过苛刻,毕竟这是口头表达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