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夜行

一切の有為の法 夢幻泡影の如し

林少华讲座记录

| 评论

2015年4月4日。题为《审美忠实:不可叛逆的文学翻译之重》。

报告人林少华是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的村上春树作品获得极大好评。这次报告中,他辅以自身成长的经历,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至今在翻译事业上的心得体会和独到见解。

第一,他提到了他早年的文学积累。由于很早结识文学,并且养成了摘录的习惯,日积月累使得他有了很强的文学功底。他认为,翻译的优劣有时只差百分之一,而这百分之一关乎灵性。普通的译文只注重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内容,而好的译文可以表达出原文的“表情”、“心跳”。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注重母语水平的培养,因为只有母语能够直达人的深层精神世界,可与灵性相关。

第二,他认为外语的能力自然也不能忽视。其中包括了欣赏原著的能力,即一种外语的语感。这可以在大量的原著阅读中得来。(同同时提高词汇量。)这有助于找出对于某个表达的最好翻译。最好的翻译是唯一的,因为不同的两个词同时存在意味着它们必然有所区别。因此,功夫在翻译之外。

第三,他讲到文学翻译必须忠实于审美。文学翻译毕竟是一种文学,是再度创造的艺术。翻译有三种,工匠型、才子型、学者型。文学翻译应做到:形式服从于风格,风格服从于审美。美的翻译要能够再现原著。目前西方的许多翻译理论和国内的翻译实践几乎很少提到审美问题,而往往计较于字句的得失。另外,因为要忠于审美,对翻译的“爱”也是很重要的,通常翻译家选择于自己情投意合的翻译对象,如此才能更好把握。

第四,他阐释了翻译中的文体问题。翻译作品能够再现原著的文体是应当无限追求的目标,但几乎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做到。实际的翻译作品乃是作者文体与译者文体相妥协的新产物。也就是说,汉译的作品实际上成为了汉语的文学。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报告人时常提到“缝隙”与“错位”,可以看出,这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对翻译活动的理解密不可分。这场报告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