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夜行

一切の有為の法 夢幻泡影の如し

审美的变化

| 评论

《美的历程》读后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以至于人的审美也可以如历史一般有自己的历程。这一点在读完全书之后是深有体会的。但对此,也有一些疑问。

可以看出,历史上人们的审美情绪是发生过很大的变化的。比如说在初唐诗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抒发建功立业壮志的题材。而在宋词中却较多的看到一些咏叹个人命运的一些内容,且感情色彩也大不相同。究竟是什么使人的审美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难道是唐代的大漠孤烟全都变成了宋代的落花流水吗?虽然说生活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审美,但是像这样夸张的环境变化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从人的内心寻找原因。

文艺作品的题材以及其最终表现形式无论如何都是人意志的体现。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初唐人愿出塞建功能吟出豪情壮志,而宋人喜颐养性情能道出悲欢离合。可见所谓一个时代人所共有的审美意趣是这个时代人共有的性格特点的一种表现。显然一个心思细腻小心谨慎的人是很难喜欢上或是作出作出豪迈的作品的,因为他并不认为这样很美,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说美就是合乎自己的预期,甚至是超过。而实际睥差异也就仅在于对美的期望上,而对美的期望,也是对生活的期望。

纵观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我们发现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某个特定阶级的意志体现。虽然我不愿意把一些美好的东西扯入阶级问题上,但是作为一个客观事实,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如商时期的青铜器,上面的图案大多面目狰狞,它作为礼器似乎就像在给人一种威胁,这样一来,奴隶们就不会反抗。而到了后来,明清时期的民间艺人用说书的方式满足了百姓的精神需求。暂且不谈其价值高低,他们不都是为了某一个阶级服务的吗?而在时代的变化中,强势的在变化,阶级的需求也在变化,从而一时影响了主流的价值观,审美观,这也就不难解释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审美观了。于是,在全书的最后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这也是告诉我们应当在新时代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美。继往开来,正是我们研究审美的变化的目的,从而造福人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