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夜行

一切の有為の法 夢幻泡影の如し

七月笔记选编(三)

| 评论

7.18.1 休谟反对精神性实体“自我”的存在。(这一点很有趣。)因“自我”的观念须来自于对它的印象,但“自我或人格”并不是任何一种印象,因为如果有印象,则印象在一生中都是不变同一的,但人并不能产生这种印象,所以不能形成“自我”的观念。所谓“自我”只是“那些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以上可以对照佛教中“无我”“无常”之论述。

7.18.2 (即便是在)佛教语境外,因果也并非只是时间上先后的必然。时间上先后的必然并不等同于因果。(因果是更为本质的联系。)

7.18.4 休谟将经验之外的世界留给信仰的做法开启了通往康德的门。

7.18.5 对用以解释世界的理论的好坏(美感)的评价中,解释力(能否自圆其说)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总觉得除了实效(是否有利于实践),还存在着别的因素,且与人精妙的审美有关,或者说与人的解放有关。(例如有些人能凭直觉感受出某种学说的好坏。)不可知论这种压抑而自残的理论自然是不美的。在假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客观真理性的前提下,有以下四种理论,不如以图象之: 理论之象形 (1)自圆其说但不美;(2)不能自圆其说也不美;(3)自圆其说且美;(4)不能自圆其说却美
其中(3)容易走向形而上的教条,(4)却能不断地辩证发展,长远来看应该是最美的。

7.19.1 要将世界统一于物质并不意味着世界上只存在一种“物质”,不能否认物质的多样性。

7.19.2 历史唯心主义的一种逻辑是:人被环境决定,而要改变这样的环境,不得不求助于天才人物。如此一来,天才人物所提出的天才理论就是超历史的了。有趣的是,其前提(人被环境决定的唯物前提)和结论(变革上层建筑的要求)却是正确的。但可以预计到未来新的错误产生。(当时想到的是什么忘记了……)

7.19.3 人们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感到困惑的原因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7.19.4 “狄德罗讥讽贝克莱是一架发了疯的钢琴,‘在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琴曾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惟一的一架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

7.19.5 “宗教(基督教)创造了一种对于不可理解者的信仰,对于这一不可理解者,人类永远不会彼此同意……”

7.19.6 十七世纪唯物主义者将物质归结为广延性,如此便不能很好地解释“第二性质”之类,从而让唯心主义钻了空。

7.19.9 “三位一体”脑残至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同时既是一个又是三个的。此种宗教竟能在西方肆虐千年可见对人精神破坏毒害之深。

7.19.10 近代对宇宙万物运动原因的纠缠不清必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有关。亚里士多德没能认识到可以有内因。物质运动有其内因,不必再向外寻求上帝。(四因:质料、形式、动力、目的。)

评论